清明小长假后,遭遇了倒春寒,让很多已把厚衣服压箱底的人叫苦不迭,甚至被冻感冒。民谚有“春捂秋冻”的说法,其中“春捂”指冬春交替之际,不要过早脱掉棉衣,以防因身体受凉而致抵抗力下降,让病菌乘虚袭击机体,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。对于本身体质就弱,抵抗力差,经常感冒的人,仅靠“捂”还不够,增强自身抵抗力才能更好地抵抗春寒。 很多人并不清楚“春捂”应该捂哪里。中医专家介绍,初春阴寒未尽,阳气渐升,穿衣时一般以“下厚上薄”为原则。“下厚”以利于春阳之气升发,“上薄”以防阳气升发太过。“上薄下厚”是春捂最佳的穿衣原则,即下身的裤子、袜子、鞋,一定要穿得厚些、暖和些,上身略减则无大碍。这是因为人的阳气根于肾,春季随着阳气回升,肾中阳气也会逐渐升发,而肾居腰府,阳气从此向全身散布。一旦有风寒入侵,阳气就会被困于下,使腰以下的血液循环受到阻碍,出现腰膝酸软、疼痛麻木等症状。 同样的气温,为什么有人穿单衣单裤身体还是暖暖的,有的人捂得里三层外三层依然手脚冰冷?这背后更多的是自身原因。比如缺乏锻炼,脏器功能不强。手脚冰凉多见于女性和老人,其原因从西医角度看是心脏泵血功能不够,导致手脚末梢血液循环较差。而中医说到畏寒,都归于气虚、血虚。因此,应对倒春寒,除了“捂”,做好外在的保暖工作,还要调理内在,由内而外变成自发热的“小太阳”。 女性和老人手脚冰凉多因气虚、血虚,这和一般我们认为的贫血不同,很多血虚的女性血色素并不低,但外观上面色苍白或萎黄,口唇、指甲淡等典型的血虚特征,畏寒怕冷、经期腹痛。这类人坚持服食一段时间的阿胶,会感觉面色渐渐有所改善,对寒冷气温不再那么敏感,体力也比之前更充沛。 阿胶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滋补品,其药性归肺、肝、肾经,另有滋阴、润燥、养护肝脏的作用。而生姜作为药食同源的代表品种,姜含有姜醇、姜烯、水芹烯、柠檬醛等挥发油及姜辣素等成分,通过刺激胃黏膜带动血管运动中枢及交感神经的反射性兴奋,促进血液循环,提升体温。虽说“冬吃萝卜夏吃姜”,但如今的生活环境已经让大家四季都要喝凉茶了,姜的食用也可以根据具体的环境有所调整。以红枣、鸭肉等性平食材搭配,就更为合理了。 |